周期之下,人人平等,温州民企也无法幸免。但这改变不了温州民资天生敏锐、灵活和抱团的基因。放弃或是转变,淘汰或是升级,正在温州同时上演。
原本可以舒服的继承家族企业,成为人人羡慕的温州富二代,但经济调整之下,季凯不得不不做另一个选择:创一代。2015年,季凯和四五个朋友合伙,投资约一千万,创立了星球会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,业务是体育培训和场馆项目。“父辈留下产业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,无非是借了人力成本的优势。现在人工这么高,很多人想回到实业,那是不可能的!”他说。
有意思的是,这家体育文化公司坐落于温州鹿城区的米房创意园,这是一个从面粉厂改建过来的创意园。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,当时温州提出,推进中心城区"退二进三",也就是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,优化产业结构。一些敏锐的民资忍不住来“吃螃蟹”。
王奇就是来吃螃蟹的。他最早做光伏出身,在中国,怕是没有人比光伏行业出来的人,更能体会什么叫周期调整、什么叫产能过剩了。他的公司砸了1.5亿,投建了米房创意园,给季凯的创业公司免了5年房租。
民资与民资抱团,民资帮民资转型。在退二进三的风潮下,米芳、智慧谷、东瓯智库、红连文化等创意园区纷纷崛起,也成了像季凯这样的年轻人转型创业的温床。
离开米房,我们又驱车近20公里,来到温州经济开发区。这里的嘉泰激光,是一家生产激光切割机的企业,为了将产能从原先的年产100台扩大到300台,他们把工厂从滨海十四路搬迁至此,总投资五千万元。这家新三板公司,年产值超1亿元,员工总数达130人。
用总经理潘洪武的话说,中高端产能可以抵御经济下行的影响。虽然温州的激光行业是一个小行业,但这几年政府搭台,搞了国家级的光电产业集群,企业很受鼓舞。经济不好,下游客户为了抢到订单,不惜砸钱更新设备,如此一来,激光切割机“顺利上位”。
还记得上一回节目里的西装厂80后总经理陈鹏吗?如果说,中高端制造业可以通过不断升级产品,维持生存发展,那温州服装企业要摆脱低端同质化竞争的困境,除了转型,就没有别的路了。
陈鹏很庆幸。早在2011年,他就看出,气候要变了。于是,他开始挖掘国外客户,从纯内销慢慢转型成贴牌生产+外贸出口,之后又搞起了高级定制。现在80%以上产品,供给欧美和澳洲客户。但一些同行,由于没有及时转型,无奈被“洗牌”了。
前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并不悲观:“我们说了那么多年的结构调整,实际上就是面临这种状况,才有可能调!不是这种状况,你还调不过来。那些产业老早就产能过剩了,只是表面现象掩盖着,大家后知后觉。现在就迫使产能过剩的、不符合市场需求的,就要淘汰出局!”
发表评论